中新网运城2月27日电 (杨佩佩 李卓庭 赵毅)初春时节,山西运城盐湖区31万亩冬小麦正迎来返青期,智能渗灌在地下织就“数字水网”,植保无人机穿梭编织“科技经纬”,农业物联网跳动着“绿色希望”……一幅科技赋能春耕的现代农耕图景徐徐展开。

连日来,盐湖区解州镇曲村种粮大户董会龙在田里忙着铺设渗灌带,准备浇返青水,他今年承包种植800亩小麦,共铺设渗灌带80万米,埋在田地3厘米左右,与每块地头控制开闭的电磁阀进行连接。
“手机一点,电磁阀就开,800亩地浇得透透的。”董会龙轻点屏幕,智能渗灌随即启动,开始浇地。土壤温湿度等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打开电脑上的智慧物联网系统,当前土壤各项数据一览无余。
董会龙介绍,过去大水漫灌浇地40亩需要40天,一亩地大约需要用水80立方米,现在通过渗灌带浇水,800亩地8天就能浇完,一亩地只需用水20立方米,更节水、节电。“今年亩产预计突破1300斤,比去年有所增加。”
不远处,农技人员正操控植保无人机开展飞巡作业。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春耕场景,正被“云端种地”“智慧管田”新模式改写。
国网盐湖区供电公司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和青年突击队,全力保障春灌用电。 李卓庭 摄新农具上岗,新农技落地,离不开电力“先行官”支持。其间,国网盐湖区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张辉、卞文军来到董会龙的小麦地,对机井配变进行红外测温,对相关线路开展无人机巡视,帮助农户检查浇灌设备用电安全情况。
“老董,开关箱里的电线绝缘有点破损。”张辉在检查浇灌设备开关箱时,发现了一处隐患,随即帮助董会龙重新缠绕绝缘层,这样的“田间问诊”,正成为春灌期间供电服务新景。
截至目前,国网盐湖区供电公司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和青年突击队,成立3支助农服务组,走访农业用户300余户,对5条10千伏线路、57台农灌变压器进行巡查,排查消除用电隐患15处。
同时,根据智能设备用电特性,国网盐湖区供电公司构建“空中无人机+地面红外测温+云端监测”体系,密切监测相关用电负荷,及时消除隐患,全力保障春灌用电。(完)
推荐阅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云辇-C、DM-p加持,腾势N8立志不做伪SUV
- 取消激光雷达,冰箱彩电还在,起底理想L9 Pro
- 从Max到Pro,理想L9是进化还是退化?
- 理想L9与蔚来全新ES8的旗舰之争,谁能胜出?
- 全方位多角度体验领克08,它是你的菜吗?
- 领克08即将上市,能否撼动中型SUV市场?
- 新能源汽车的短板 由长安启源A07补齐和加强
- 2023款腾势N8,标配的云辇-C智能悬挂有这几个功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不实内容,请联系客服沟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