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8月16日电 (火光 高翠玲 李隽)15日,记者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一医院获悉,近日,该院骨科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家5G远程指导操作下,在青海省西宁市为一名19岁女性患者完成了该省首例骨科机器人辅助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MPFL)重建术。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年轻患者常见的膝关节疾病,是造成儿童特别是女孩慢性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由于这种疾病可造成长期的膝关节疼痛、绞锁、脱位感和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日常活动及膝关节的正常发育。长期反复的髌骨脱位,会造成髌骨软骨的渐进性损伤,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该疾病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图为手术机器人规划手术路径展示画面。马何萍 摄与传统手术相比,骨科机器人可以真正实现“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术中伤害,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效果,并将这一高难度手术完全简化。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还能在手术中实现“创伤小、切口少、出血少、疼痛轻”的微创治疗方法,大大降低了手术中的风险,并缩短了患者康复和住院时间。
手术实施过程中,手术医生通过术前与术中影像数据融合、配准,实现对股骨端定位点高精度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导航,并且在实时动态三维可视化导航下,利用5G骨科机器人定位精准的优势,不需要多次的透视即可完成置钉。将手术时间从传统的60分钟缩短为30分钟内,且术中仅需x光透视1至2次,减少了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辐射暴露剂量。
5G骨科机器人在专家团队的远程操作下,在设计规划好的股骨“定位点”,通过一次钻孔精准建立骨道,有效解决传统手术反复多次钻孔造成骨道扩大松动、建立失败的难题。患者手术切口仅有4个,在股骨侧仅需1cm切口即可完成定位、钻孔、植入肌腱、界面螺钉固定的所有操作,术中出血量仅有2毫升,真正达到了微创的效果。
手术实施后,患者在术后4小时即可行直腿抬高训练,24小时后在支具保护下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练习,为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了良好的功能基础,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解放军第九四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周鹏介绍,骨科机器人不仅是“手”的延伸,也是“脑”的延伸,它拥有高精度的光学导航、机械臂定位以及术中三维成像,导航和定位精度优于毫米级别,可以辅助医生实现植入物或手术器械定位“零偏差”。(完)
推荐阅读: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宝马5系最新动态:现款将于11月全部停产,i5亮相了
- 雷克萨斯全新一代LM上市,MPV市场多一份豪华新选择
- 化身游戏座舱?腾势N8正式上市
- 野性易驯 精致有加 新一代GLE究竟哪里变了?
- 领克08预售价公布!拒绝三缸发动机,和护卫舰07抢市场
- 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携手同行见证中国品牌力量
- 全新荣威超混eRX5限时钜惠,现在买立省2.4万元
- 9.58万元起售/最大续航460km 宝骏云朵正式上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不实内容,请联系客服沟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