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技术发布 会让雷军交学费吗?

wan123 2023-12-30 阅读:28916 评论:0

[行业]小米发布会在万众期待下终于如期召开了,虽然会前小米官方一再强调只发布技术不发布产品,但整场发布会看下来,除了价格还没公布,产品关键细节几乎全部展示出来了。

从小米展示的产品细节来看,这款SU7定位并不低。从现场公布的结构图来看,这个摩德纳平台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铝合金悬挂形式,高配型将会有空气悬挂。亮点配置还有21000转电机,800V电压平台(871V碳化硅高压平台),大型身压铸构件,基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研发的101度电池包,且拥有CTB电芯身一体化结构,热泵温度管理系统,还需一年左右才能推送100城的无图辅助驾驶系统,小米生态智能机等等。

那么这些雷军花了3个小时讲解的小米SU7的亮点,到底放在2024年的新能源竞争格局下有多少领先性呢?我基于自身曾经在企做过战略规划的经验,尝试还原出产品背后的底层技术和产品定义的逻辑。

小米自研,成色多少?

雷军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小米的首席设计师是曾经在宝马参与过设计工作的中国设计师李田原。在介绍李田原时还特意提到,他是看了两年半前的第一场小米发布会后加入小米成为首席设计师的。

那么从产品开发流程来看,从产品定义到产品造型的创意应该都是从李田原加入后才能展开,因为造型设计是产品开发的第一个必要环节,没有造型的定稿,研发团队只能做一些总布置相关的基础工作。

『小米SU7』

而造型在最终定稿前,即便在公司内部也是高度保密的。所有内外饰零部件的开发都必须在造型多次评审和定稿且内部发布后才能开展。这就意味着小米并没有抢跑,而是在2021年3月底发布会后才开始整研发工作。所以,按照2024年初上市的时间点来看,小米实打实的项目开发时间只有不到3年,而且三年需要从市场调研,产品定义,造型,零部件开发,样试制,实验验证,小批量试生产到最后整SOP,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

所以,3年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这期间需要做的大小决策都是数以万计的。而且,这还是在小米自有金充足的情况下,换成当年的蔚小理还要为各种融和生产质四处奔波,应该是比雷军这3年更不容易的。 

要想能够在3年时间里顺利造出SU7这样一台定位中高端的新能源性能,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一切整相关的核心技术依托于现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即便是小米最擅长的机系统,也需要依托现有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进行优化开发。

就像雷军开篇讲到的自研电机,虽然从语法和法律性质上来说并没有错。但21000转转速的电机在2024年量产这也是供应商现成的技术。所谓小米自研,只能说小米拥有知识产权。要知道,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可以和供应商联合开发的,即便是一些非常标准化的部件,比如ABS、ESP这种机构,也需要整厂商和供应商一起做标定。因为整厂是掌握市场需求方,供应商只负责零部件和性能实现。这样联合开发出来的零部件知识产权当然属于主机厂,甚至可以打上主机厂的logo,所以说是主机厂自研,从法律上来说并没错。但干过研发的都知道,以这样的整开发速度,像电机这样的部件必须是从供应商采购的,并且与供应商一起做标定后的产物。

在近日的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在首款量产型SU7上,已经搭载小米V6/V6s电机,分别与联电和汇川联合开发,V6s和V6电机最高转速达到21000rpm,相对应的特斯拉售价超百万的ModelSPlaid的电机转速为2万rpm。

诸如此类的技术还有CTB电芯身一体化,因为宁德时代很早就有现成的CTB技术解决方案,只要小米和宁德时代达成合作,让宁德时代做电池包开发的工程师提前介入到身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参与下体开发即可)就能在SU7上实现CTB技术。至于800V电气系统和碳化硅功率器件,市面上有很多供应商能够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上面所说的高转速电机,CTB一体化身,高压电气架构,功率器件等底层技术,如果有哪企是从头到尾每一个零部件进行自研,那就只有比亚迪具备这些技术的自研能力,而比亚迪也绝不是在三年内就能自研出来的,而是积累了十几年的技术结果。

另外,9000吨级的一体化压铸机这种重工业装备不会是小米在三年内就能造出来的,同样是依托了供应链的突飞猛进,才能让小米购买到这种重型装备。此外,友商小鹏已经用上了12000吨的一体压铸机,哪吒正在与力劲集团共同研发全球最大的20000吨压铸设备。因此,单从数据来看,小米9100吨压铸技术,并不能算“遥遥领先”。

尚且不说2024年才能上市的SU7,其实2023年上市的很多型就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压铸构件工艺,比如问界的M9,更早的还有小鹏、极氪,再早的还有特斯拉。

至于雷军称小米自研的泰坦铝合金配方,其实就好比你想做一款用你自己名字命名的饮料,供应商那有很多种饮料的口味可选,你选择了一款你认为符合你的产品定位的饮料,但是还不够满意,然后向供应商提出你的需求,是要再甜一点还是再酸一点,供应商按照你的需求修改了配方直到你满意,这个配方的知识产权当然算你的,而且是你独有的,并且你也可以说你自研了一款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饮料。

基于以上,我判断,雷军口中的“自研”,和用户理解的“自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性能只是基本项

再回到产品本身能不能打这个问题。很多人说小米SU7像保时捷,其实这只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当一台的长宽高轴距定义出来后,这台的体态就基本上确定了。SU7在造型上最大的亮点就是高宽比。1455mm的高配合接近两米的宽让SU7拥有了一个非常低趴的体态。这也得益于宁德时代的方壳电芯和CTB电芯身一体化技术,让SU7的电池包做到了极致的薄,从而保证在内拥有足够头部空间的情况下,仍然拥有低趴的体态。这也是发布会上前宝马设计师班戈做出的最高评价:SU7没有其它很多纯电轿那样的肥大臃肿感。

但是,由于前后翼子板需要做出外凸的曲线以彰显运动,并且身为了追求0.195的极致风阻系数,身侧面还开有不少导流孔,这会使得内横向空间大打折扣,从内饰和座椅布局来看,内横向空间可能与一台1850mm宽度左右的中级相当。

小米SU7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小米生态智能座舱,虽然发布会没有做太多展示,不过以小米成熟的手机和平台生态再加上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交互设计,这一块是值得用户期待的。

不过,毕竟这是小米的第一款产品,一定会有很多功能需要后续ota来实现,与成熟的座舱系统相比可能会有明显差距。在发布会环节,我认为,让人最眼前一亮的是中控屏的磁吸可扩展功能,并且是向第三方开放了标准化接口的功能。这意味着除了内软件可以第三方开发,部分硬件也可以,相信未来会有很多想象不到的功能上线。 

至于0-100km/h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安全标准,这些都只是作为一台定位中高端的纯电运动轿理应具备的性能。只要你的产品想卖海外,就必须要按照海外发达国的安全标准进行设计,这只是一条及格线。至于安全性能是否卓越,那就要看有没有在这些安全标准上做更加严苛的安全设计了。

智能驾驶如何后发制人?

由于小米过去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科技企业,所以很多用户会对其智能驾驶抱有很大期望。自动驾驶这个东西,其实主要比拼的是投入的钱和时间。钱小米不缺,但小米最缺的就是时间。

这次发布会虽然介绍了一些特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演示视频,但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与华为自动驾驶相比小米的智驾能力到底如何?这里面最关键的信息是雷军宣布2024年底可以开通100城市的无图noa功能,那么反观华为,余承东说2023年底就可以陆续OTA无图城市智能驾驶功能。我判断,在自动驾驶领域,小米与华为的差距可能会在1年以上。

小米SU7 技术发布 会让雷军交学费吗?

此外,再综合考虑华为问界,智界这些的销量和2024年的保有量,再给华为一年时间,迭代出来的自动驾驶也许就不是小米花一年能赶上的,最后,小米可能还是会不得不采购供应商的成熟方案,或许现在的智驾方案就已经是采购的。

结论:

整场发布会下来,我能感受到小米的包装能力,有些技术在内行人眼里,是理所当然的,小米取个新的名字,变成了自研的独门绝技。

从雷军的态度来看,对于这款的定位,似乎并不愿意给出一个太低的价格。另一方面,2024年上市的小米SU7面临诸多竞争对手。这里面有华为的智界,还有刚上市的极氪007,银河E8等:都是直接对标的5米长的性能轿,并且它们的价格都是极具性价比的存在。

如果2024年才能上市的小米SU7不能给到一个更高性价比的价格,那么用户的选择还有很多。当然,有小米粉丝强大的用户基础在,我相信小米SU7无论怎么定价,都会有一波销量上的小高潮。而持续性的市场热度就要看小米成本控制的能力。 

我观察到,发布会中有一个细节,雷军说开放式门把手是他要求这样设计的,隐藏式门把手对于他的强迫症不友好;内中控上的实体按键是他要求加上电动尾翼升降按钮的,因为他朋友在豪上跟他炫耀电动尾翼的时候始终找不到电动尾翼怎么打开。

我认为,这侧面说明了雷军对设计和功能的决策有明显的干预,且不止这两处细节。其实,这种细枝末节的设计,应当是由专业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结合品牌和产品定位来综合考量,然后通过目标用户调研来加以验证。显然,雷军本人和他的朋友大概率都不会是小米SU7的目标用户。

在发布会上,雷军再一次提到了,小米是他赌上全部身的最后一次创业,他造的决心与诚意不言而喻。但干涉的过多,会不会适得其反就不好说了。其实,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的早期,也有这样的问题,但他很快就意识到了,并且不再介入产品细节。

不管怎么说,作为造界的新兵,前人走过的坑,小米大概率也无法避开。就连管理为王的华为,在早期的问界产品上也有诸多的问题,余承东也是在一次又一次问界产品的迭代中学习成长起来的。每个新势力的CEO都需要几代产品来交学费,雷军也不例外。(文/行业评论员)

推荐阅读:

本田型格1.5T 刷ECU程序 动力提升 性能秒变2.0T级别

油电同价 奇瑞瑞虎8冠军家族上市售12.69万元起

奇瑞瑞虎8冠军家族上市 售12.69万起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有不实内容,请联系客服沟通处理。

热门文章
  • 最近有了购车的想法,预算30万左右

    最近有了购车的想法,预算30万左右
    空间方面感触最深,因为都是7座SUV,我直接就对比了第三排空间,途昂2024款可以轻松坐进两个成年人,而汉兰达第三排很局促,第三排可以说是摆设。然后就是内饰,感觉汉兰达多多少少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依然在着重强调实用性,而途昂2024款科技感就很足,中控屏尺寸很大,而且画面美观程度也不赖,配置比汉兰达也高很多,就拿主销车型来说,途昂2024款配备智能泊车等各种配置,而汉兰达只提供了倒车影像,这就是差距。 我本身就对动力没有很高的需求,但能很明显感觉到途昂2024款2.0T...
  • 桌子一掀到底!比亚迪汉唐荣耀版重磅上市,价格、配置双惊喜

    桌子一掀到底!比亚迪汉唐荣耀版重磅上市,价格、配置双惊喜
    果不其然,2月28日,汉家族和唐DM-i荣耀版车型官宣上市。价格方面,唐DM-i荣耀版指导价为17.98-21.98万,汉EV荣耀版为17.98-24.98万,汉DM-i荣耀版为16.98-22.58万,汉DM-p战神版为25.98万。从价格上也能看得出,比亚迪出手“够狠”。 卷价格,更卷配置 既然价格都卷到这个地步了,配置上当然也不能落后。汉和唐的车机系统均升级为DiLink 100,处理器型为D 100(6nm),算力提升到了136K DMIPS,高于8...
  • Hi4电四驱「上车」 哈弗二代大狗「野」好

    Hi4电四驱「上车」 哈弗二代大狗「野」好
    在上市13个月后,插电混动哈弗二代大狗的Hi4四驱车型“浮出水面”。而这也意味着,哈弗二代大狗有了“更野”的实力与资本。 在我认知中,四驱与SUV应该是孪生,而不应只在高配车型出现。当然,在实际买车的时候,销售顾问往往会和消费者说,“两驱就够用,没必要上四驱”,而且还会说“两驱更节能”;他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两驱价格更低,看起来更有性价比,这样“推荐”,成交率会高一些。 一般来说,同一款车型的四驱版本要比两驱版贵差不多2万元,这对经济型用户来说,并不是个“小数...
  • 雷克萨斯RZ 300e售35.59万起 单电机续航614km

    雷克萨斯RZ 300e售35.59万起 单电机续航614km
    近日,雷克萨斯纯电中型豪华SUV全新RZ 300e于中国市场上市,推出2款车型:RZ 300e 长续航纵行版(35.59万)和RZ 300e 长续航纵享版(37.99万);新车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RZ车型序列并优化选装配置。 此次全新RZ 300e共推出两款单电机车型:长续航纵行版(35.59万)、长续航纵享版(37.99万),以更长的续航里程,更灵活的选装配置,与已上市的RZ 450e DIRECT4双电机四驱车型(39.99万——45.99万),满足不同消费群...
  • 全新一代哈弗H9在重庆永川生产基地下线

    全新一代哈弗H9在重庆永川生产基地下线
    [ ]日前,长城旗下中大型SUV――全新哈弗H9在重庆永川生产基地正式下线。作为全新换代的型,其采用了最新的族化设计,硬派的造型,延续非承载式身,售价预计将与现款型相当。 简单回顾外观,来看新,全新哈弗H9的造型设计经典且方正,硬朗且复古。前脸拥有方形的进气格栅以及复古的圆形大灯,进气格栅采用平行线条设计,并以铆钉装饰,赋予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头下部配备了护板,能够保护头在复杂越野路况下免受磕碰。 身侧面,身腰线贯穿整个身,线条凹凸有致,展现出硬派越野独...